本报记者 孟建金 兰璐 特约通讯员 许春晓 叶航
在十堰总部经济产业园,工程服务机构与项目精准对接,保障项目顺利开展;在十堰快速物流园区,“高铁+物流枢纽”模式高效运行,现代物流体系加速建设;东风汽车博物馆里,老照片、老物件诉说着行业记忆,给人厚重的历史感……初冬,走在“东风之乡”张湾区,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脉搏处处跳动。
现代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十堰总部经济产业园位于张湾区邗江路街道,已集聚37家优质企业企业,涵盖物流、建设规划、工业互联网、能源能源开发等领域。
去年入驻十堰总部经济产业园的湖北燕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,先后开展了张湾区方滩镇渡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。 “我们对产业园的硬件环境和产业链优势很感兴趣。”该公司副总经济师王洪涛表示,入驻工业园后,公司发展信心更加充足,正全力冲刺年营收过亿元。
张湾区凭借区位和产业基础,聚焦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,推动商贸流通、文旅融合、现代物流等多种业态合作,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。
进入十堰快递物流园(一期),物流配送车辆有序进出,自动分拣线平均每天处理40万件快件。自2024年12月全面运营以来,园区已入驻企业20家,建成自动分拣线4条。今年10月,高铁十堰东站与中欧班列实现对接运营后,园区创新“高铁+物流枢纽”协同模式,实现高铁快运货物直接送达园区分拣中转。
作为张湾区现代服务业的主力区,韩江路街道依托产业基础优势,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主线,强化集群效应。围绕“一区三园”建设,科学规划商业布局。总部经济、开发经济、夜间经济等业态竞相发展,不断扩大现代服务展示业的经济容量和发展动力。
张湾区车城路街道通过工业存量资产再生,激活服务业发展新动能。原东风41厂改建为东风汽车博物馆,成为工业文化旅游新地标;原东风25厂用地建有安好护卫基地,集金融、保安等多种服务于一体;原东风41厂、43厂区正在建设集展览、教育、研发于一体的工业文化综合体……一群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工厂既延续工业文化,又发展活力。
张湾区多方面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。 9月16日,该区与湖北东研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,将推动城市更新、工业园区、市政交通等领域全程工程咨询项目实施,将有效提升城市工程咨询服务整体水平。
9月,张湾区区委十届六次全会勾勒出现代服务业新图景:发展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消费中心,重点发展万达沉浸式消费区,完善阳光七谷天街、国瑞西城天街等“夜经典”。 “经济”功能区,打造新能源汽车打造销售集聚区,推进招商花园城市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、高铁十堰东站商务区建设,力争到2030年商贸企业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。抓住西十高铁开通机遇,大力实施“引客堰”工程,盘活利用东风工业遗产,打造“生态+非遗”文化+产业”跨场景主题精品线路,推出“东风老礼、车城好物”系列文创产品,力争到2030年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。
从“基础支撑”到“核心引擎”,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集群发展”,张湾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。面对“十五五”,开发区将推进一体化围绕工业遗产保护和商业业态改造,构建“工业记忆+商业生态”一体化发展模式,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,精准对接人民经济需求。